红色文化

发布日期:2024-06-25  来源:  浏览次数:165

红色文化

一扇标语墙,折射出中国大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




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军在此设立兵工厂锻打兵器的的历史以及北上抗日的历史。讲解先后有数十人参加了各种抗日组织,掩护、助抗日部队。有7人解放后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红色标语墙标语的标语非墨汁所写,而是用从河里捡来的黑色石头放在地上锤碎、捣细搅和,再用箬壳叶扎成的简易毛笔所写。

“消灭保甲制度,打到国民匪党”的标语,是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所属的政治组织书写的,落款有“红军政宣”字样;“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你们年关困难的救星,打破年关困难只有革命”的标语,是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在牯牛降山区与之周旋时为宣传革命而留下的红色印记,落款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宣”。

一座红色文化展示馆,再现当年的峥嵘岁月。从战火纷飞的过去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石台红色文化展示馆是石台唯一展示石台红色文化展示馆位于景区严家古村内。在此可开展“童心向党”红色体验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师生充分认识到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为丰富景区研学课程,景区还依托池州生态展示馆、西黄山富硒文化展览馆(国家湿地公园展馆)、火龙果种植基地、秋浦文化民俗馆等向学生全面传授石台秋浦河湿地生态常识、采茶体验及茶文化课程等,普及生态科普知识,了解当地习俗及风情。

池州生态检察展示馆是安徽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确定了3家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主要是立足于石台县良好的生态特色底蕴和石台县检察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系列举措,本馆由序、生态池州、生态之殇、生态检察、生态标本、生态瞭望六个部分组成,整改展馆分三层,约500平方。此馆采用声光电等效应向参观者展示生态文明建设,让学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教导学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西黄山富硒文化展览馆主楼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要展示石台县“负氧富硒原生态”动植物生态资源和当地富硒农产品,在此可参与采茶体验、向学生展示制茶过程及开展茶文化课程。同时可参观火龙果种植基地。

秋浦民俗文化馆是一个皖南农村生活聚落景观为载体,以江南农民生产生活用具的陈设为主要展示和体验为内容的文化项目。该馆根据皖南古农村落基本格局,以祠堂和书院为核心,分别设置了民房、手工作坊、商号、茶棚、四角亭、牌坊、看茶棚、场地、凉棚、仓室、古井、土地庙等,重点再现了100年前古秋浦流域农居的生活场景,同时、搜集和陈列了300余件古农民常用器物,这对于我们较为全面的了解100年前皖南农民的生活,提供了较好的样本。

红色文化

一扇标语墙,折射出中国大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




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军在此设立兵工厂锻打兵器的的历史以及北上抗日的历史。讲解先后有数十人参加了各种抗日组织,掩护、助抗日部队。有7人解放后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红色标语墙标语的标语非墨汁所写,而是用从河里捡来的黑色石头放在地上锤碎、捣细搅和,再用箬壳叶扎成的简易毛笔所写。

“消灭保甲制度,打到国民匪党”的标语,是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所属的政治组织书写的,落款有“红军政宣”字样;“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你们年关困难的救星,打破年关困难只有革命”的标语,是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在牯牛降山区与之周旋时为宣传革命而留下的红色印记,落款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宣”。

一座红色文化展示馆,再现当年的峥嵘岁月。从战火纷飞的过去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石台红色文化展示馆是石台唯一展示石台红色文化展示馆位于景区严家古村内。在此可开展“童心向党”红色体验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师生充分认识到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为丰富景区研学课程,景区还依托池州生态展示馆、西黄山富硒文化展览馆(国家湿地公园展馆)、火龙果种植基地、秋浦文化民俗馆等向学生全面传授石台秋浦河湿地生态常识、采茶体验及茶文化课程等,普及生态科普知识,了解当地习俗及风情。

池州生态检察展示馆是安徽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确定了3家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主要是立足于石台县良好的生态特色底蕴和石台县检察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系列举措,本馆由序、生态池州、生态之殇、生态检察、生态标本、生态瞭望六个部分组成,整改展馆分三层,约500平方。此馆采用声光电等效应向参观者展示生态文明建设,让学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教导学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西黄山富硒文化展览馆主楼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要展示石台县“负氧富硒原生态”动植物生态资源和当地富硒农产品,在此可参与采茶体验、向学生展示制茶过程及开展茶文化课程。同时可参观火龙果种植基地。

秋浦民俗文化馆是一个皖南农村生活聚落景观为载体,以江南农民生产生活用具的陈设为主要展示和体验为内容的文化项目。该馆根据皖南古农村落基本格局,以祠堂和书院为核心,分别设置了民房、手工作坊、商号、茶棚、四角亭、牌坊、看茶棚、场地、凉棚、仓室、古井、土地庙等,重点再现了100年前古秋浦流域农居的生活场景,同时、搜集和陈列了300余件古农民常用器物,这对于我们较为全面的了解100年前皖南农民的生活,提供了较好的样本。